烏孫古道
烏孫古道
烏孫古道北銜準噶爾盆地,南控塔里木綠洲,是貫通天山南北的咽喉,歷史上許多游牧民族都要爭奪這塊寶地。公元前的漢武帝為了與烏孫結好而對抗匈奴;隋唐時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統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與突騎施的交好等,都是通過烏孫古道來實現的。
原來生活在河西走廊的烏孫族,由于匈奴族的誘逼西遷,沿著一條鮮為人知的通道進入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趕走了同樣因為匈奴驅逐而遷移到這里的大月氐人,從此在這塊肥沃的河谷草原上繁衍生息,人畜興旺,成為當時西域三十六國中最大的國家――烏孫國。據有關文獻記載,當年烏孫人西遷所走的通道就是這條道路。
烏孫古國原來面積很大,現新疆伊寧市及附近的昭蘇,鞏留,新源,特克斯,尼勒克幾個縣是烏孫古國的一部分,絕大部分被沙皇俄國侵占。龜茲古國是現新疆庫車,拜城一帶。所說的烏孫古道是指烏孫國到龜茲國穿越天山南北的古道,有很多條,現在的217國道(獨庫公路)就是當時通行人數最多的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