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
日前,國際古道網推出了“2016中國十大古道”的評選結果。其中,韶關南雄的梅關古道被評為“2016中國十大古道”之一,排名第二,這是廣東省惟一一條入選的古道。
嶺南三關之首
梅關古道位于南雄東北面30公里處的梅嶺上,古道約6尺寬,路面整齊地鋪著鵝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叢,兩側山崖樹木蔥蘢,層巒疊翠。
梅關古道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在南方五嶺開鑿山道修筑三關,即橫浦關、陽山關、湟雞谷關,打開了溝通中原到嶺南的要道,其中橫浦關便是今日的梅關,是嶺南三關之首。
梅關以“關隔斷南北天”的氣勢,聳立于梅嶺分水界上,故有“一步跨二省”之說,乃中原入嶺南的必經之路,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由于橫浦關歷經戰火年久失修,導致“山道狹深,人苦峻極,故以載,則曾不容軌;以運,則負之以背”,唐朝開元四年(716年),唐玄宗頒旨,命宰相張九齡主持重新修建梅關古道。
此后的宋、元、明、清等朝代,梅關皆有修建。現存關樓建于宋嘉佑年間,為磚石結構,古樸雄偉。北面門額的“南粵雄關”和南面門額的“嶺南第一關”為明萬歷年間南雄知府蔣杰題刻。關樓北側高大的石碑,上刻“梅嶺”兩個剛勁有力的楷體大字,為清康熙年南雄知府張鳳翔所立。
千年來,梅關古道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與故事。秦漢時期有名將庾勝、梅絹在此駐兵,唐代六祖慧能曾路過此地拋衣缽袈裟避難,宋代蘇軾路過此地留下詩句……
中國賞梅圣地之一
每逢春節前,梅關古道兩旁梅花正值凌霜傲放之時,可賞梅之千般風姿,可品梅之萬種情韻。
一樹樹的紅梅撩撥得古今多少路過的文人墨客心海漲潮,留下幾多諸如“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紅雨熟紅梅”的名詩佳句傳誦至今。
陳毅留下的梅嶺三章
當年革命戰爭年代,**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粵贛邊界的梅嶺浴血奮戰,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跡。
陳毅同志曾在梅嶺、油山一帶堅持了三年游擊戰,并在最困難的時候寫下了《梅嶺三章》和《贛南游擊詞》等膾炙人口的光輝詩篇。
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
《梅嶺三章》的第一首詩,相信大家在初中課文里都讀到過。
(文章轉自《韶關周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