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 2015-03-05 00:00:00 至 2015-03-05 00:00:00
報名截至: 2015-03-03 20點
報名情況: 需要人數:20人 已報人數:3人 已確認:3人 剩余名額:17人
每人花銷: 20 元
所有城市: 北京
活動地址: 北京門頭溝區
報名已結束!
報名列表:
用戶名 | 昵稱 | 報名時間 | 姓名 | 手機 |
性別 | 身份證 | 狀態 |
xingtianxia |
行天下 |
2015-03-02 10:23:29 |
*** |
*** |
男 | *** | - |
已確認 |
william |
- |
2015-03-02 14:21:49 |
*** |
*** |
男 | *** | - |
已確認 |
aidinger |
- |
2015-03-03 09:53:57 |
*** |
*** |
男 | *** | - |
已確認 |
走古道,賞古橋,看非遺----
“京西古道2015·萬人行”系列活動之----
古道十里八橋·非遺京西幡會
-------------------------------------
一、組織:
主辦:國際古道聯盟北京活動中心
協辦:京西古道文化發展協會
京西古道文化創意工作室
承辦:鄉村秀美旅游文化發展公司
支持:京西在線論壇
二、時間:2015年3月5日
三、地點:京西古道十里八橋段
三、人員:聯盟人員50人
報名:18513626853
費用:聯盟活動,組織、解說均不收費
1、若自己解決交通、飲食,不收取任何費用
2、需解決交通飲食60元/人
3、自駕、需解決飲食20元/人
四、活動安排:
1、3月5日8:30地鐵一號線蘋果園站D口物美超市門口
9:00地點:門頭溝影劇院
2、9:10乘車至京西古道牛角嶺驛站(水峪嘴)集中,簽到、繳費、領取資料及胸卡,包括自駕。
3、10:00出發,至玉皇廟,徒步十里八橋至莊戶村。
4、12:00,莊戶集體午餐。
5、下午2:00點,參加國家級非遺項目“京西幡會”活動。
6、下午4:30點鐘,莊戶村乘車返回,活動結束。
五、相關事項:
1、凡報名參加者,均視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各自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本次活動對自駕者僅提供協調聯系等服務幫助,無其他任何責任關系。
3、活動人員以簽到為準,須有集體意識,大局觀念,服從指揮,遵從組織者統一安排,離隊或早退有告知義務。
【正宮.合歡曲】京西千軍臺幡會
鬧元宵,大幡飄,敬拜天人降孽妖,鑼鼓喧天軍臺道,旱船十里過八橋。----閆志德
2014年7月18日,文化部公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298項,北京門頭溝千軍臺、莊戶元宵幡會榜上有名。
2014年11月11日,千軍臺、莊戶幡會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繼京西太平鼓、妙峰山廟會、琉璃燒制技藝之后,門頭溝區又一國家級非遺項目。
千軍臺、莊戶幡會是一種以請神、祭神、送神為主要內容,以行香走會為活動方式,通過藝人間表演技藝的口傳心授,傳揚人民祈福迎祥的民間習俗,為傳統民俗文化搭建傳承空間的文化表現形式。
受過皇封的千軍臺、莊戶幡會始于明朝,興于清朝,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它是山村古廟會的產物,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兩天都要舉行走會活動。
千軍臺、莊戶幡會,是京西地區獨有的民俗畫卷,反映了當地百姓的民間信仰。幡會規模龐大,內容豐富,這在華北地區是絕無僅有的,對研究其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構成具有重要價值。近些年來,幡會也引起了眾多國內外民俗學者的關注,成為了考察和研究北京民俗的一個新熱點。
《京西古道上的十里八橋》
作者:十里八橋

在北京西部的群山之中有一條歷經千年的古道,這就是京西古道,沿古道過王平口一路向西為過山總路,從王平口到大寒嶺一段古道蜿蜒曲折穿行于深山溝壑之間,群山之中散落著八座古石橋,因這八座古橋連接了約十華里的古道又稱做“十里八橋”。
古橋各具特色,它們在古道上迎來送往歷盡歲月滄桑,而今雖然古道失去了曾經商賈輻輳,駝隊馬幫絡繹不絕的繁華,有些古橋也已蕩然無存杳無蹤影,但那些幸存下來的古石橋仍默默聳立在古道上述說往事興衰。古石橋形態各異,有的象醉臥的羅漢;有的象傲立的將軍;有的象穩坐山中的老翁;有的象張開雙臂好客的君子,迎接八方來客。

出王平口經口西到達潘澗子村,村子早已不符存在,村東現存斷橋是“十里八橋”的第一座橋玉成橋。此橋曾在清乾隆年間重修,民國初年被洪水沖垮再未修復,現在只留半個橋墩聳立在山崖旁,透過斷壁殘橋仿佛可以感受到當年它高大挺拔的身軀。
“十里八橋”的第二座橋黑虎橋。此橋在民國初年修建門齋鐵路支線時被埋在路基下面,可惜現在看不到它“虎虎聲威”了,黑虎橋已為鐵路讓道完成使命,但橋去英名挽在,橋原址旁的石壁上還保留著一塊已不完整,刻于清乾隆年間《繼序修補道路功德碑》,記錄了當年黑虎橋的威名。
提起門齋路,它連接的京門線那可是赫赫有名,京門線從西直門到達門頭溝,清末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京門線是它的一條支線,這條鐵路就是為了運送門頭溝的煤炭,為京張鐵路上的火車提供燃料而修。
“十里八橋”的第三座橋金鎖橋。古時山里建村多選依山傍水,風水極佳的地段,村建于平臺之上因此村口或村間多有古橋連接。板橋村得名于那座古橋已說不清楚,現而今村子里卻幸運的保留了三座完整的古橋。重修于清乾隆年間的金鎖橋矗立在板橋村的東口,論歲數金鎖橋在現存古橋中應該排老大,民國十八年的大洪水只沖壞了它的橋欄護墻,當下身子骨還很硬朗,它象一條彩虹橫跨山谷之間,又如好客君子張開雙臂,笑迎八方來客。
“十里八橋”的第四座橋福隆橋。板橋村被北港溝分為東西板橋,溝內有座福隆山,福隆橋因山得名,古橋重修于清道光年間它跨立山谷之間,如同傲立鎮山的將軍,寒來暑往人們踏過它堅實的臂膀,古橋盡職盡責造福一方。
“十里八橋”的第五座橋鰲魚橋。板橋村的村西頭有個小山溝,名鰲魚溝,石橋跨溝而過,因此稱鰲魚橋。早年溝內流水不斷,相傳古時候一條鰲魚在此成仙升天,雨夜閃電中落到潭柘寺化做石魚。古橋有如一個飽經滄桑的老叟,穩座山中靜觀世間變遷。
“十里八橋”的第六座橋落陽橋。因橫跨東墳西面黑牛溝溝口,又名黑牛橋,沿溝內山路崎嶇而上可到達黑牛寺,這里早已沒了寺廟的蹤影,早年有幾戶人家,此處有一眼清泉常年涌出,水由清澈,不但供居民飲用還可灌溉田園,清泉使這里變的山村野趣生機盎然,有如世外桃園。
從洛陽橋向西是莊戶村,山村沿山谷兩側而建歷史悠久,清水河順溝谷流淌不惜。莊戶村曾有座小橋現在已找不到蹤影,十里八橋”的第七座橋莊戶小橋,只能留給我們無限遐想,它定是小橋、流水、人家別有一番景致。

在莊戶村與千軍臺村交界的清水河上有座古橋,這就是“十里八橋”的第八座橋千水橋,也稱千軍臺老橋,橋身深埋河道里,修建自何時沒有記載,古橋如臥,它完成了迎來送往的使命現在靜臥山谷間,等待有心人發現,喚醒它塵封的往事說不盡古道滄桑。
過去古橋曾經使千年古道天塹變為通途,而今腳下的古橋仍舊傳承著歷史,還將通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