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 2015-05-16 00:00:00 至 2015-05-16 00:00:00
報(bào)名截至: 2015-05-15 20點(diǎn)
報(bào)名情況: 需要人數(shù):50人 已報(bào)人數(shù):0人 已確認(rèn):0人 剩余名額:50人
每人花銷: 60 元
所有城市: 北京
活動地址: 蘆潭古道 龐潭古道 苛羅坨 石佛村 戒臺寺
報(bào)名已結(jié)束!
報(bào)名列表:
暫無報(bào)名信息!
【集合時間】5月16日 早7:30
【集合地點(diǎn)1】地鐵惠新西街南口站A口
【集合地點(diǎn)2】地鐵車道溝站A口(8:00)
【路線介紹】苛羅坨-娼妓橋-龐潭古道-戒臺寺古牌坊-蘆潭古道-摩崖石刻-石佛村
【路線距離】全程步行的話大約12公里,部分路段我們可以坐車,徒步距離在5-8公里

娼妓橋
在北京西郊門頭溝永定鎮(zhèn)岢羅坨村村西,有一座明代古石橋,命名為"娼妓橋",由于主要由妓女捐資興建,故名。
娼妓橋石橋總長20.72米,總寬5.3米,古橋建于明代初年,為三孔石拱橋,南北走向,青條石砌筑而成。青石系附近青龍山所產(chǎn)。橋基、涵洞券石、橋欄等設(shè)計(jì)精巧,上有精美的雕刻。石橋總長20.72米橋基,橋面有效寬度4.1米。民國六年(1917年),一場山洪沖毀了半座古橋,橋身現(xiàn)存10余米。古橋掩隱在村落之中,并不顯眼。
京西古剎戒臺寺距岢羅坨村不遠(yuǎn),昔時,每年四月人們都要到戒臺寺"趕秋坡",男男女女穿紅掛綠,紛紛前往戒臺寺進(jìn)香、玩耍。全國各地娼妓包括說書的、唱戲的、賣藝的一類職業(yè)女性也來到戒臺寺進(jìn)香,向那普度眾生的佛祖祈禱,愿大慈大悲的菩薩保佑她們這些可憐的人,叫她們早日脫離苦海,獲得新生。據(jù)順天府宛平縣知縣沈榜所撰《宛署雜記》記載:"戒壇是先年僧人奏建說法之處,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天下游僧畢會,商賈輻輳,其旁有地名秋坡,傾國妓女競往逐焉,俗云趕秋坡。"由于娼妓身份低賤,只可從后門進(jìn)寺。那時山溝里的水很大,女子們鞋弓襪小多有不便,為了方便上山,便捐資興建此橋,情愿將此橋作為自己的替身,讓千人踩、萬人踏,一是贖罪,二是積累功德,只盼來世不再墜入娼門。據(jù)傳,男子夜臥此橋,多生異夢。
京西娼妓橋或許是全國僅有的一座以娼妓命名的橋,目前作為區(qū)級文物受到保護(hù)。岢羅坨村位于永定鎮(zhèn)西南,海拔130米,面積2.3平方公里,現(xiàn)有人口348人,以李、皮、謝三姓為主。小村處在京西龐潭古道上,遠(yuǎn)至康熙、乾隆,近至蔣中正及夫人,或乘轎或騎馬,都曾光顧過,周邊留下了西峰寺、載瀅地宮等許多人文景觀。



龐潭古道
與普通古道通常在兩米左右不同,這條古道寬達(dá)四五米,原來,它的前方通往作為皇家寺廟的潭柘寺和戒臺寺,必須要滿足皇親國戚八抬大轎同行的需求,因此在規(guī)模上自然更加“大氣”。



蘆潭古道
這條古道是就城通往潭柘寺的一條主要道路,原是一條山間土路,路面質(zhì)量較差。從清代世宗雍正皇帝起,在河北省易縣修建皇陵,即清西陵,雍正皇帝即葬于斯。為了拜謁皇陵之需,乾隆年間由朝廷出資,將原有的道路拓寬展平,并將部分路段用條石鋪砌,當(dāng)時稱為“京易御道”。蘆潭古道是京易御道的支線,當(dāng)時也得到了整修,拓寬展平,部分路段鋪砌了條石或石塊。蘆潭古道起自于京易御道上的盧溝橋,過長辛店,東王佐、沙窩村、大灰廠,穿過石佛村,到達(dá)戒臺寺,翻過了羅睺嶺,走南村、魯家灘、南辛房、平原村,到達(dá)潭柘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玄燁在去潭柘寺時,走的就是這條蘆潭古道。

戒臺寺
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qū)的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nèi)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臺寺。戒臺寺是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它是中國北方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別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經(jīng)幢、戒壇等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



摩崖石刻
門頭溝區(qū)永定鎮(zhèn)有一個小山村叫石佛村,村子是沿著蘆潭古香道(盧溝橋到潭柘寺)兩邊而建(現(xiàn)在村子已經(jīng)拆遷),在村子的東邊崖壁上有一處摩崖石刻,石刻記載的是民國十年重修兩段古香道的善舉。



路上有野桑椹,季節(jié)差不多了,下個周就熟了,可以摘到自然熟的甜桑椹了,有沒有流口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