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江古水道文化之旅見聞:探千年古道 享千秋古韻
從南江第一灣途經連灘、河口,到大灣古民居建筑群,這條長達28.5公里的南江古水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通道,也是今年廣東重點打造的8處古驛道示范地區中唯一的古水道。4月14日上午,中國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啟動儀式在郁南縣蘭寨舉行,由此開啟了一條令人流連忘返的古驛道文化之旅。
蘭寨古碼頭
古蓬古碼頭
郁南八大景區 展現古道文化魅力
在啟動儀式期間,各地旅游團、媒體組織已經提前進行踩點,走遍了郁南南江古水道沿線景點,沿線有古代碼頭、古建筑群、古人類活動遺址、“清朝古堡”,一個個古代“藏寶地點”等著人們去挖掘。
悠悠南江,古韻千年。沿著蜿蜒小路走進南江第一灣景區,游客可以盡情感受美麗的自然生態景點和濃厚的南江文化底蘊,八仙灣、游船碼頭、觀龍閣、桃花島和澳洲紅千層園、農耕展示館、禾樓舞廣場,在導游的解說下,一幅古代文人雅士乘船游江的畫面徐徐展開。據說,南江是古絲綢之路的途徑,沿岸還保留著種桑養蠶的習慣。南江第一灣就是唐代詩人宋之問當年乘船游南江經過的地方。他被這里美麗的景色所陶醉,就在沙灘岸邊停船,留宿一晚,觀看當地村民在沙灘上歡跳禾樓舞,并與村民共歡,暢飲了三碗禾樓酒,寫下了“越嶺千重合,蠻溪十里斜。竹迷焦子徑,萍匝釣人家,林蔭交楓葉,門香覆橘花。誰憐荒野外,孤賞足云霞,”的絕美詩句。
參觀完南江第一灣,記者一行人來到了連灘鎮,這里也是古代藝術沉淀最為深厚的古鎮,名勝古跡甚多。天池庵位于連灘鎮上橋村天塘山頂,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庵內祀奉觀音,故名“庵”。庵外面有一天然池塘,池塘邊有一座奇石,石上刻有清朝欽賜翰林楊華春題寫的“龍躍天池”字樣,故名“天池”。光二大屋被稱為“清朝古堡”,也被稱為亂世中的“諾亞方舟”。光二大屋,建于清朝嘉慶年間,屋主邱光二是當地一個賣油豆腐為生的農民,能建成該屋至今眾說紛紜,仍是一個謎團。該大屋占地近7000平方米,修建耗時10多年,共有房間136間,轉一趟足足45分鐘。著名考古學家、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吳慶洲對大屋給予如下評價:光二大屋集防火、防盜、防洪一身,在全國絕無僅有。它的最大價值,無疑為研究嶺南傳統民居文化,提供了最完善的實物資料。
僅蘭寨南江文化創意基地里, 便有狀元亭、正己學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美術)博覽館、雙桂堂、瑞昌大屋(十德文化館)、南江典當展示館、狀元樹、安寧廟、狀元及第、狀元進士館、詩禮傳家民辦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等景點和古建筑供游客游玩,還有當地風俗文化連灘山歌、南江婚俗、手指畫、橫經席等文化供游客挖掘。連灘鎮還有始建于明朝萬歷六年的張公廟等一批歷史人文景觀。
古驛道沿線還有位居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的河口磨刀山古人類活動遺址。在大灣鎮,記者看到了大灣古寨許多古老的大屋。“大灣鎮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兩百多年前即有進士、翰林,文化氛圍濃厚,在民居建筑上也體現了當時獨特的風格,這些古民居歷經二百余年風雨,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鱗次櫛比的大屋瓦面脊飾活靈活現,有的像飛龍,有的像飛鳳,蔚為壯觀。”時間仿佛定格在導游解說的這一瞬間,這片古老卻光彩依舊的大地將開啟新一頁的發展篇章。
河口古碼頭
古今文化相融 開啟嶄新生活
通過探訪考察南江古水道沿途歷史遺跡、古村落等歷史文化遺存,讓人對古文化流連忘返。然而,最令人賞心悅目的卻是嶄新的東西:我們途經的古驛道沿線鎮街,新成就、新亮點、新變化層疊出現,形成了一種神奇的“識古尋今”的獨特感受。祖先創下了輝煌的歷史,也在鞭策著后人要加倍努力,讓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河口鎮佛子壩村面積僅1.5平方公里,總人口902人。村內有建于280多年前的桂生大屋和南江古碼頭等,村民崇文尚武,以耕讀傳家著稱,也多善農工商貿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如今成為了郁南縣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南江古韻新村”主體村之一。“我們這里有水上樂園,規劃建設30個垂釣區,現在還有了燈光球場,村民可以不受限制進行體育活動了……”一位當地群眾向記者介紹起他們的新生活。原來,河口鎮積極配合浙江杭州設計院、縣城規局等多個部門,著力推進佛子壩主體村的景觀節點建設、村道建設、衛生環境綜合整治的整體規劃布局,先后完成佛子壩村內的農家茶舍、東邊月球場、南江古水道生態野菜采摘園、南江水道水上樂園等8個景觀節點、佛子壩和都綠道等12個連接景觀節點規劃設計。
啟動儀式所在地——連灘鎮蘭寨村,變化就更大了。蘭寨內的古建筑不斷被修復和盤活,村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蘭寨南江文化創意基地的成立,還讓蘭寨成為了各地觀摩學習和游客游玩的熱鬧場所。當天,蘭寨村內游人如織,隨處可見游人用手機、相機收錄蘭寨的一景一物。記者留意到,活動在村道兩旁安排設置了當地特產展位,推介當地特色產品,如無核黃皮餅、東壩蠶絲被、艾糍等,十分受游客歡迎,在村道兩旁還有民間藝人進行手指畫、剪紙、唱山歌等現場表演,供游客觀摩,大飽眼福。記者看到,游客圍在一展位前購買艾糍和粽子,檔主忙得不亦樂乎。這位檔主叫肥姨,她一大早就起來準備,據她介紹,自家做的艾糍、粽子等十分受歡迎。
走過這條曾經繁華的古代商貿驛道,領略了南江古建筑文化,也走進了郁南新農村,感受到南江當地美好的田園生活。來自廣西梧州的羅女士說,這次來郁南可謂收獲甚多,感受很深,既看到特色古建筑文化,也看到了這么唯美的田園生活風光,還有動人的民間藝術表演和當地的特色美食,郁南真是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