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申遺成功
時間: 2014-06-23 09:32:20
來源: 新華社
22日,除大運河項目申遺成功外,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還宣布,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也通過審議,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今年參與申報的兩項文化遺產全部申遺成功。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47項。
據悉,今年三國聯合申請的絲綢之路項目,全長5000公里,是古代絲綢之路中的一部分。它從西安出發,到中亞的七河地區為止,項目共涉及33個遺產點。其中,我國有22個遺產點,包括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張騫墓、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等,分布在我國河南省、陜西省、甘肅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近兩千年以來為人類的共同繁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此次申報的絲綢之路段落在絲綢之路交通與交流體系中具有突出的特點,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紀,興盛于公元6至14世紀,沿用至16世紀,分布于今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絲綢之路見證了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期間,亞歐大陸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之間的交流,尤其是游牧與農耕文明之間的交流;它在長途貿易推動大型城鎮和城市發展、水利管理系統支撐交通貿易等方面是一個出色的范例;它與張騫出使西域等重大歷史事件直接相關,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規劃思想等在古代中國和中亞等地區的傳播。同時,世界遺產委員會建議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按照規定,每年每個國家只有一個文化遺產的申報名額。因此,我國今年的名額給了大運河。此次申報絲綢之路,用的是吉爾吉斯斯坦名額。這也是我國的首個跨國申報項目。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杜越說,此次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不僅實現了中國廣大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多年夙愿,還對未來在這一地區興起文化遺產保護熱潮、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發展起到積極和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