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口長城坐落在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李家鄉新臺子村境內,距山海關15公里,全長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自此,長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以此繼續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北闶侨藗儗砰T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九門口,古稱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間的交通要道。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將徐達主持修建薊鎮長城。修筑長城后,一片石關被九門口關代替,成為關內外交通的重要門戶。1644年,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與吳三桂所引清兵曾在這里展開著名的“一片石之戰”。1922—1924年,直奉兩系軍閥在此進行拼殺。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也曾浴血激戰九門河谷。古今戰場軼事使九門口長城更加著名。
九門口長城,因其城橋下有九個瀉水城門而得名,水勢自西向東直入渤海,氣勢磅礴、壯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因而享有“水上長城”的美譽,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東北地區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一片石大戰
一片石(今九門口)是明代長城中最重要的關隘之一,位于遼寧與河北省的分界處,被譽為
“京東首關”。
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劉宗敏親自統率大軍往山海關。隨行的有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吳三桂父親吳驤等人。四月二十日,清兵抵連山(今錦西),吳三桂一再催兵,清兵
日夜急行。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順軍與吳三桂于一片石進行惡戰。大順軍赴山海關的兵馬
約十萬;吳三桂與高第的關、遼兵約為五萬;多爾袞所統滿、蒙、漢軍隊大約為七八萬人,其中
以多爾袞領的滿洲鐵騎最強,兵馬都披著甲胄,非常堅硬,百步之外無法洞穿。
當日清晨,清軍進至離山海關城僅二里,多爾袞在歡喜嶺的威遠臺上觀戰。二十二日上午,
吳三桂軍漸難支撐,據守北翼城的一支吳軍向大順軍投降。吳三桂請降于多爾袞,多爾袞令吳三
桂按滿族習俗剃發,許諾將皇太極女建甯公主嫁給吳子吳應熊,多爾袞下令清軍從南水門、北水
門、關中門三路進關。
清兵進關后,見大順軍從北山至海邊排列成一字長蛇陣,多爾袞即令清軍沿近海處鱗次布列
,吳三桂軍排列于清軍的右邊。忽然大風突起,揚塵蔽天,多爾袞乘勢命八旗騎兵沖鋒陷陣,大
順軍雖拼死抵抗,但與吳三桂軍已鏖戰一晝夜,筋疲力盡,清軍等于以逸待勞。李自成的大順軍
潰敗,劉宗敏負傷,農民軍死者數萬。
李自成立馬小崗阜上督戰,見敗局已定,下令撤退。當天,多爾袞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命他
作先導,一路追殺,直撲京城。李自成大敗,一怒之下,馬前斬殺了吳襄,并將他的首級懸掛在
高竿上示眾,回師京城后又殺了吳家老少三十八口。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次日,
李自成離開北京,向西安撤退。前后僅四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