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香蕉91/日韩va中文/导航福利在线/免费黄色官网 - 欧美日韩国产黄色片

論壇首頁>>國內活動>>中國大運河之隋唐大運河探秘

1首頁上一頁1下一頁尾頁
mrlaowu
等級:普通會員
頭銜: 新手上路
星數:
帖數:1
精華:0
積分:0
消息:
  查看資料
發布于:2021-07-04 02:36
字體大。 1#

中國大運河之隋唐大運河探秘


中國大運河之隋唐大運河探秘

(2021-8)


隋唐大運河1.jpg


20146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src=http___www.people.com.cn_mediafile_pic_20190627_77_7217763734664606073.jpgundefinedrefer=http___www.people.com.jpg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src=http___n.sinaimg.cn_sinacn10116_153_w600h353_20190105_14e6-hrfcctm7542737.bmpundefinedrefer=http___n.sinaimg.jpg


第一站 安陽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周邊協同發展區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設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src=http___x0.ifengimg.com_res_2021_06D3931ED276A3EED513CB5BE95D298144C69AAC_size75_w1080_h797.jpegundefinedrefer=http___x0.ifengimg.jpg


歷史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在安陽建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盤庚遷殷、武丁中興、奴隸傅說拜相、女將軍婦好、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門豹投巫治鄴地、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竊符救趙、項羽破釜沉舟、曹操鄴城發跡、三朝宰相韓琦、抗金名將岳飛等名人軼事層出不窮。歷史學家郭沫若來安陽時留下“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于讀古書”的著名詩句。


【紅旗渠】

紅旗渠風景區被稱為“中國水長城”,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1996年9月,被國家六部委聯合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被國土資源局授予“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2016年10月,獲批國家5*旅游景區。2017年1月,紅旗渠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src=http___upcdn.mpres.51vv.com_article_image_703ed39e0a8d674692d40446fac1c0e3.jpgundefinedrefer=http___upcdn.mpres.51vv.jpg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

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干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干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src=http___n.sinaimg.cn_sinacn12_57_w1503h954_20180721_082d-hfqtahi2110395.jpgundefinedrefer=http___n.sinaimg.jpg


【道口古鎮】

 

道口鎮屬千年古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水、陸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清朝末年,曾被譽為中原四大名鎮;2010年被命名為中州十大名鎮、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2014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下載.jpg


道口古鎮因水運通達,商業繁盛而成為明清至民國時期的豫北重鎮,是大運河沿線城鎮的杰出典范。道口古鎮整體布局依運河走向自然而建,當時最為繁華的一面街、順南、順北、大集、碼頭等街道更是因河而成。


道口古街是如今河南省現存的完整古街之一,道口順河古街位于該安陽滑縣西北角衛運河畔的道口古鎮,是一處規模較大、保存相對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落,也是一處地地道道的明清北方民居建筑博物館。現存的臨街古商鋪和古民居共1000多間。



src=http___upload-images.jianshu.io_upload_images_6659597-a402beff18c289bf.jpegundefinedrefer=http___upload-images.jianshu.jpg



古街沿河而建、因河而興,現存的一面街、順河街、大集街等歷史街區。透過古屋比鄰、商鋪連綿、巷弄穿錯的街區尚可領略古鎮昔日的繁華,是運河區域航運發展與文化交集之地,明福寺塔、歐陽修書院、衛王城遺址和隋唐大運河滑縣段就在道口鎮,運河畔順河街是有名的清代商貿街巷。



webwxgetmsgimg.jpg


第二站 鶴壁


鶴壁市是封神榜故事發生地,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諸侯國衛國都城朝歌、戰國七雄之趙國都城中牟均位于鶴壁市。林、石、衛、康、殷姓及韓國(朝鮮)康氏、琴氏等姓氏起源于此,鶴壁是東亞民族姓氏的重要發祥地。


src=http___spider.ws.126.net_e18328b3631de57d0d6d699dee11a0aa.jpegundefinedrefer=http___spider.ws.126.jpg


【?h古城】

民間流傳:“南京到北京比不上浚縣城”。


20200407100028371.jpg


?h古城景區1994年?h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9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的AAA*旅游景區。

?h古城緊濱衛河,是典型的運河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明代多次維修增建,至崇禎十一年(1638)漸趨完備。城垣周長5公里,城周開挖護城河,引衛河水入護城河繞城一周回歸衛河。四門外護城河上各建一座石橋。西橋橫跨運河,名曰“云溪橋”,另三橋以東關、南關、北關名之。城內布局以文治閣為中心,設東西與南北兩條軸線,巷道縱橫交錯。城內西街村、城河之間順河村分別為國家級傳統村落和省級傳統村落,均蘊藏豐富的運河文化歷史和大量文化遺產。城內東大街、南山街、南小西門里街三條歷史文化街區仍保留著古城歷史遺韻。古城墻、文治閣、縣衙、文廟、子貢祠、世襲翰林府、城隍廟、南關石橋、東關石橋、宋家大院、北街土圓糧倉等一處處文物古跡見證了古城昔日風采和繁榮歷史。城南部姑山因舊有尼姑庵而得名,山上有白衣閣、神霄宮、浮山寺、文昌閣等寺廟景點,也是來浚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h古城西濱衛河,東傍大伾,南包浮丘之半于城內!皟杉芮迳揭幌,十里城池半入山”構成了?h古城顯著的山水城格局特征。城如幞頭,形勢壯觀,構筑精細,高峻堅固。古人稱:浚縣城“形勝甲于陽平”。民間流傳:“南京到北京比不上?h城”。近年來,通過保護建設,?h古城魅力進一步凸顯,成為最具潛力的運河古城旅游新亮點,游客數量連年攀升,2018年、2019年兩年年均游客達到200萬人次。


第三站 焦作

焦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堉、許衡及竹林七賢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 ,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擁有云臺山、神農山、青天河等3個5*景區。


src=http___images.blogchina.com_artpic_upload_l_a_n_lanfeng_00335725221727.jpgundefinedrefer=http___images.blogchina.jpg



焦作孟州市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故里,1996年撤縣設市。主要旅游景點有:韓園、老家莫溝、黃河濕地、古城湖、白墻水庫金山寺、濱河公園等。特產有:四大懷藥(地黃、山藥、菊花、牛膝)、蘋果、羊剪絨及制品、麥草畫、澄泥硯、文公硯。特色小吃有:孟州燒餅、孟州炒面、孟州糖餅、孟州燴面、混漿綠豆涼粉、西沃鹵肉、漿面條等。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200424_b9b1328b0301438586456190de30a3f3.jpegundefined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韓園】

 韓愈陵園位于焦作孟州市西郊6公里處韓莊村北的紫金山坡,南瀕黃河,北倚太行,丘陵環抱,古柏蒼翠。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韓愈的墓祠。建于長慶四年,距今約有1200年的歷史。陵園的主要建筑有牌樓、神道、石階、山門、饗堂、碑廊、雕塑、展廳、亭閣,氣勢宏偉壯觀,“唐柏雙奇”蒼翠蓊郁。中國國際韓學研究院就設在這里。


10829.gif


【老家莫溝】

冬日,暖陽,窯洞,書香。古樸的明清窯洞院落,交織著現代設計理念。耕讀傳家,是古老傳統的聲音,也是今時今日的繼承。我們可去焦作孟州莫溝村,探訪一座由古院落、老窯洞改造設計的圖書館——“老苗窯洞書館”。并住在莫溝這些窯洞,到黃河邊盡情游玩。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70927_0b76086904bf4e0b8e4add4ad3fcdf60.jpegundefined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終點站 洛陽 

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隋唐大運河的中心  ,歷史上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截至2019年3月,洛陽市共有龍門石窟、漢函谷關、含嘉倉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  ;2019年末,洛陽市共有*旅游景區82處,其中4*以上景區30處 。洛陽市有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游節等節日活動  。洛陽市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全國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


src=http___img.mp.itc.cn_upload_20170611_9fef28a066ac4ac8893d5eb28d8244fa_th.jpgundefinedrefer=http___img.mp.itc.jpg


【安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71029_73ef276afd064a48867461a92f73aab1.jpegundefined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是依托洛河北岸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群山陜會館籌建而成的。在展廳內,將通過實物、圖片和多媒體等多種展示方式,全面講述洛陽與大運河的關系。其中,圖片展主要包括隋唐大運河的開鑿、 隋唐大運河的繁榮和作用、運河遺珠、隋唐大運河洛陽段的保護和申遺等4個部分;實物展則以在洛陽地區發掘或征集的與大運河有關的文物為主,比如大運河河道的河堤石構件、含嘉倉的糧食標本、倉窖模型等。博物館還計劃采用高科技手段,通過全息投影的方式,將一些典型的運河文物展示在觀眾面前,以增強游客的直觀感受。通過這種方式展示的文物主要有長沙窯奔鹿紋青瓷執壺、越窯雙系瓷注子和三彩珍珠紋貼花帶蓋罐。


src=http___img.lymuseum.com_a7d399b4e1dcc3f764d35c3521da7b43.jpgundefinedrefer=http___img.lymuseum.jpg



隋唐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展開的,北達涿郡(今北京),南達余杭(今杭州),洛陽是大運河的魂。另外大運河在洛陽與絲綢之路的相交匯,洛陽將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再加上大運河溝通的黃河、海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形成龐大的交通網絡,支撐起大唐盛世。


u=859877901,3371753359undefinedfm=173undefinedapp=49undefinedf=JPEG.jpg


【龍門石窟】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歷史悠久,開鑿經歷了多個朝代,斷續營造達500余年之久,共有97000余尊佛像。以伊河為界,石窟分為西山和東山兩部分,東山石窟多是唐代作品,而西山石窟開鑿于北朝和隋唐時期。龍門石窟是洛陽最經典的景點,其中西山石窟是龍門最精華的部分,包括奉先寺的盧舍那佛像和古陽洞中的“龍門二十品”。

src=http___pic3.40017.cn_gny_line_2015_12_08_10_ymEPUb.jpgundefinedrefer=http___pic3.40017.jpg

夜游龍門


2021_0425_a3563f43g00qs3udc024qd0008w0050p.gif


【隋唐洛陽城遺址】


隋唐洛陽城遺址地跨洛河兩岸,遺址東北至白馬寺鎮唐寺門,東南至李樓鄉城角村,西北至邙山鎮苗灣,西南至王城大道與古城路交叉口,面積約47平方千米, 已有1400多年歷史。


src=http___img1.qunarzz.com_sight_p0_1601_5d_5d7fa5db425f9f8990.img.jpg_600x390_f4be106e.jpgundefinedrefer=http___img1.qunarzz.jpg



IP 屬地:北京
相關帖子
收藏 頂 0 踩 0
0
1首頁上一頁1下一頁尾頁
技术支持: 文明之路 | 管理登录
×

消息內容

×
消息長度最多可添加100個漢字或者200個字母

回復內容

×

編輯回復內容

×